找一张自拍照, 传输到一台不大不小的机器中。3 秒内, 机器生成雕刻路径, 接着你就可以在可乐罐、皮革上用激光刻下相同的图案, 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这是近年来, 海外市场颇受欢迎的一场激光雕刻潮流风口。
2023 年全球激光雕刻机市场规模达到 111.94 亿元 (人民币), 中国激光雕刻机市场规模达到 45.36 亿元。同时据预测, 到 2029 年全球激光雕刻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165.04 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 6.5%。
从目前来看, 激光雕刻企业进入市场主要有两种打法:一种是直接面向 C 端用户, 主打小型的低端激光雕刻机。不过由于整体多是组装产品, 所以品牌含金量相对较低, 也更容易陷入价格战;
二是面向 B 端的, 更复杂但是也更有含金量的中高端雕刻机, 但缺点是对企业有一定的技术门槛, 对在上游核心器件方面有着很强的规模化优势要求, 所以品牌企业也就相对更加稀缺。
不过最近, 光峰科技在香港春季电子展上推出了一款中高端的激光雕刻机设备, 顿时就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从现场的海报介绍来看, 光峰主要提供激光雕核心模组和 ODM 整机服务, 都是光峰上游技术突破后的产物, 并且还是面向 B 端、主要瞄准海外市场的创新产品。
也就是说, 光峰科技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那这就让人有点好奇, 光峰科技的这款激光雕刻机含金量如何? 又是怎么实现的? 以及对光峰科技的价值意义是什么?
上游突破, 光峰科技的激光雕刻机来了?
其实, 此前就有媒体透露, 光峰科技在激光产业链的上游实现了突破, 上游的突破又会驱动新场景、新赛道的落地。
但没想到是, 这么短时间, 光峰就在激光雕刻机赛道取得了新进展。
不过老实说, 光峰科技过去在激光赛道的技术积累, 也确实配得上此次突破。
比如围绕 ALPD 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 光峰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及获得授权的专利已接近 3000 项;又比如其自研的全球首个 PPI 破万的 AR 光学模组, 不仅解决了行业面临的轻量化与日常佩戴难题, 而且还满足了室内外多场景的亮度需求, 为 AR 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技术活力。
也正因如此,现在光峰科技进入激光雕刻机领域拥有着三大优势:
一是技术优势。背靠过去在激光赛道对「核心技术+核心器件+应用场景」的不断发力, 现在光峰科技的激光雕刻头和激光雕刻机有着行业同功率最小光斑, 同光斑最小体积, 整体体积和功耗也要更小更低。
正是由于雕刻核心模组的小体积, 小光斑等特性, 更容易实现更高的雕刻速度。高速雕刻最高可达 1000mm/s 算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缩短了加工时间。
同时, 雕刻精度还高、易操作, 适用于多种场景和材料雕刻, 比如能在木材, 皮革, 塑料, 金属等各种材质上进行雕刻和切割, 全面支持用户进行各种创意设计和个性化创作。
二是定制化优势。这算是此次光峰激光雕刻机最大的产品亮点, 也是和很多传统品牌企业不同的地方。比如光峰可以实现功率定制、提供 10W、20W、40W 等功率选项, 可以让用户根据不同材料和雕刻要求灵活选择。
另外, 这款激光雕刻机还可以针对不同行业需求, 实现工作区域定制, 提供适配的雕刻方案。比如标准工作区域是 300x200mm, 但同时也能够定制尺寸, 无论是制作招牌、广告宣传品, 还是在小家居装饰、礼物礼品上雕刻加工, 都可以完美适应。
三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
过去的激光雕刻机行业, 有的是不能定制功能, 有的是能定制, 但上游技术没突破, 所以产品很难实现技术差异化和规模化优势, 品牌市场竞争力也就相对较弱。
但光峰不同, 在激光产业多年深耕布局下, 光峰科技既懂产品, 也懂客户和应用场景, 现在更是实现了产业链上游的突破。所以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优势下, 光峰不仅可以最大化地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交易成本。而且也能像比亚迪、宁德时代们那样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核心器件的自给自足, 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此外, 通过供应链管理, 光峰还可以利用协同作业和信息共享实现对物流、库存和采购环节的进一步优化, 以减少库存积压和物流成本, 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当然, 这一点实际上不止是光峰科技进入激光雕刻机领域的优势, 而是随着激光产业链上游的突破, 光峰未来在更多领域、更多市场共同的核心产业竞争力……
激光雕刻机, 光峰科技变革创新的开始
要说激光雕刻机对光峰科技有什么价值意义?
由点及面地看, 有三方面:
一是直观的业绩带动。从数据来看,2023 年某低端消费级激光雕刻机品牌, 年营收已达到超十亿元的规模, 瞄准的同样是海外市场, 并且至今还保持着不错的增长态势。
也就是说, 现在激光雕刻机在海外市场就是一个火热的消费风口, 只要你能站上来, 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但在这方面, 光峰科技明显不只是想站上去, 还想站得更久、更稳。
毕竟, 现在光峰的激光雕刻机不仅技术含量更高、功能更加丰富且具有差异化定制优势, 这就意味着光峰的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强, 拥有很强的品牌护城河, 无惧后来者的挑战和冲击。
再加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的成本规模优势, 光峰的激光雕刻机毛利率也会更高, 更能够带动整体的财务增长表现, 所以这一点尤为值得期待。
二是生意模式的价值突破。如果把激光雕刻机单纯地视为一个业务增量, 其实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就激光雕刻这一条上游技术线, 未来光峰科技在下游就可以切入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商业生态。
比如随着对激光雕刻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光峰科技似乎也可以横向辐射至激光切割、3D 打印、精密焊接等高附加值领域, 从而在「核心器件+应用场景」的技术扩散背景下, 开拓出更多领域的客户群体。
就像此前邦德激光在通过攻克 20kW 合束器技术后, 便成功延伸向了新能源电池切割等千亿市场那样……
又比如, 虽然现在光峰科技更多倾向于 B 端市场, 但是也并非不能将工业级技术降维应用于文创、教育等 C 端市场, 一旦成功实现专业设备大众化, 那么便是对消费级市场的场景重构。
除此之外, 现在激光雕刻机也只是光峰科技在激光产业链上游突破的一个开始, 而不是全部, 在不断的投入研发下, 光峰科技更多的技术线, 未来还会不会实现从 1 到 N 的「遍地开花」式的创新涌现, 会不会撬动更多产业生态裂变? 这同样是个未来可期的点。
毕竟,光峰科技的这种核心技术平台化、应用场景矩阵化、供应体系自主化的三重优势, 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穿越发展周期的能力, 产品实力过硬, 技术实力过硬, 再加上有行业标杆案例, 业务增长飞轮自然也就会越转越快……
三是对掌握上游核心器件能力、技术主权化的激励。
此次光峰科技对激光产业链上游的突破, 以及激光雕刻机的推出,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加剧的背景下, 无论是对国家、对产业, 还是对品牌企业来说, 都应该及时放弃幻想, 沉下心来去从"应用创新"走向"底层突破"的产业升级, 以构建独属于我们的激光产业技术生态护城河。
就像现在, 相较于依赖供应链调整的企业, 光峰科技以核心技术为支点的多元化产业布局模式, 无疑要比传统科技型企业在应对贸易壁垒方面, 更加地游刃有余。
事实上, 现在光峰科技在激光产业链上游的突破, 也印证了这样一个想法:
随着中国智造的崛起, 我们的激光产业在上游的技术创新、标准定义和产品设计方面, 其实已经不断追赶了上来, 有的领域甚至还实现了对海外市场的领先。
那么接下来, 只要技术创新与下游的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形成闭环, 中国制造完全可以在高端专业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中国产业链也将正式进入一个以「重新定义产品价值」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
来源:互联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