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高考状元王希望
考上清华大学,是王希最大的梦想
2015年高考,王希以645分的裸分成为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高考理科状元。由于通过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王希还获得了额外的40分加分,他的总分达到了685分。
685分恰好是清华大学在江西省公布的理科录取分数线。但由于江西省教育考试院(以下简称江西省考试院)公布的清华大学在江西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86分,王希面临着失败的危险。
令人惊讶的是,江西省考试院公布的录取分数线并没有得到清华大学的认可。8月6日晚,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宣传科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报道(www.thepaper.cn)“清华大学是根据685分的理科分数线向江西省考试院发出的调档函,”采访回复称。清华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江西省理科录取分数线也是685分。
因此,高考总分正好为685分的王希成为江西省考试院与清华大学“分数线之争”的最大受害者。江西考试院和清华大学在录取分数线上还是各执一词,相持不下,至今没有结果。
王希只能焦急地等待2015年清华大学与江西省考试院的对抗结果。
一位当地高中校长评论说:“这在高招历史上闻所未闻,非常荒谬。”
江西省考试院副院长万翼告诉澎湃新闻:“就个人而言,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教育部起诉清华一状。”
两条“奇怪”的录取分数线
7月18日上午,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高考理科状元王希得知江西省考试院公布的清华大学理科录取分数线时,“大家都惊呆了”。
江西省考试院公布的分数线为686分。王希高考裸分645分,他通过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获得了额外的40分加分。他在自主招生志愿者中申请了清华大学。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只要总分达到备案线(录取分数线),就可以被清华大学录取。
因此,总分685分的王希只差一分,才能达到与江西省考试院公布的清华大学在江西理科的录取分数线。
此前,清华大学江西招生组组长王贵金曾与广丰一中老师陈兴(化名)沟通,确保他能被清华大学录取。
根据陈兴向澎湃新闻发布的短信记录,陈兴多次询问王贵锦王希的分数是否能保证上清华,王贵锦也多次回复“是的”。陈兴说,得到保证后,王希才填报清华大学。
江西省考试院成绩公布后,陈兴迅速联系了王贵金,但王贵金表示,清华大学曾向江西省考试院发函,确定录取成绩为685分。
陈兴说,他在江西省考试院看到了清华大学发来的信,明确表示清华大学在江西省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85分。清华大学和江西省考试院的工作人员都承认这封信是真实的。
清华大学未承认江西省考试院公布的686分录取线,其公布的江西省理科录取线在清华大学官网上为685分。
“很难想象清华大学和省级教育考试院在录取分数线上各执一词。江西上饶一位高中校长告诉澎湃新闻,“这件事在高招历史上闻所未闻,十分荒谬。”
虽然双方的分数线只差一分,但澎湃新闻了解到,江西省很多总分685分的理科考生都填报了清华大学。除王希外,江西省新余四中的两名考生高考成绩均为685分,只填报了清华大学的一名志愿者。
清华大学和江西省考试院对各自公布的分数有着不寻常的坚持。8月6日晚,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宣传科工作人员在双方公布分数线十多天后,回复澎湃新闻:清华大学按685分的理科分数线向江西省考试院发出调档函。
8月10日,江西省考试院副院长万毅告诉澎湃新闻,江西省清华大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86分,“没有685分。”
围绕两条分数线的对抗
在陈兴看来,江西省考试院与清华大学矛盾外化的原因是两条分数线奇怪地出现了。双方都过于“任性”,以至于“考生权益得不到保障”。
更让陈兴和王希质疑的是,清华大学明确要求将江西理科录取分数线设定为685分。为什么江西考试院坚持把分数线提高到686分?
江西一位参加高招多年的高中老师告诉澎湃新闻,省教育考试院确实公布了高校分数线,但这一分数线的制定更多地体现了高校的话语权。根据以往的经验,高校确定了江西的招生名额,并根据志愿情况划定了录取分数线。而省教育考试院往往只是这条录取线的出版者和执行者。
万一承认,他收到了清华大学发来的一封信,将江西理科录取分数线定为685分,但他解释说“发信太晚了”。
万一向澎湃新闻发布的《关于“考生王希未被清华大学录取”的说明》称:“7月17日,清华大学在正式备案前未提交考生档案审核要求,也未申请调整计划。我省清华大学理科计划仍为原计划17人。根据计算生成,清华大学理科模拟备案线为686分,并于7月18日发布。”
陈兴告诉澎湃新闻,7月18日上午9点,江西省考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分数线。然而,根据他看到的信,清华大学当天上午8点38分发了一封信,要求录取分数线确定为685分。
陈兴感到困惑:“清华大学在新闻发布会前夕发了一封信,时间真的很晚,但如果及时纠正,不能说根本没有时间。”
江西省考试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录取线最终确定于7月17日下午15点。18日,清华大学发来的信件无用。
澎湃新闻多次致电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门,询问是否发函较晚,未得到回应。
“想去教育部告清华一状”
事实上,清华大学与江西省考试院关于这条分数线的纠葛还没有定论。
万一对清华大学招生组招收高分考生并向他们保证被录取感到愤慨。他介绍说,新余四中的两名考生考试成绩都是685分,但他们只填报了清华大学的一名志愿者。“我不敢说是不是因为清华大学招生组和他们沟通过,但这种志愿填报方式真的很有风险。”。
澎湃新闻了解到,新余四中两名高考成绩685分的考生此后被清华大学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清华大学685分的上风。
江西省考试院还有另一种说法。万翼向澎湃新闻解释说,根据政策,高校在一省内增加录取计划,需要在分数线公布之前。省教育考试院公布分数线后,录取计划和分数线一般不会改变。上述两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是因为“他们只填写了清华大学的志愿者。清华大学向省教育考试院发函称,他们愿意增加入学名额。万翼承认,“这是为了照顾失败的高分考生,其实没有这样的政策”。他强调,分数线还是686分。
这两名学生被录取后,清华大学认为“清华大学在江西的理科录取线最终也是685分”。
据陈兴介绍,王希档案落选清华后,被送往北京另一所大学。这就是为什么他不能像上面提到的两个候选人那样被清华补录的关键原因。
陈兴更生气的是,几次录取的分数线不同。他说,如果所有考生都按照686分的录取分数线,685分的考生不应该获得录取资格,但如果他们按照685分的录取分数线,王希也应该被录取。
万翼坚称,根据考试院指定的分数线,王希没有被清华大学录取的资格。
但江西省考试院的说法并没有得到清华大学的认可。在清华大学对澎湃新闻的回复中,“关于王希的情况...清华大学在向江西省考试院发出档案调整函后,多次致电江西省考试院,就王希的档案投放进行沟通协商。”
江西省考试院在一定程度上刺痛了清华大学的这些观点。8月9日,万翼告诉澎湃新闻,从个人角度来看,“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教育部告清华一状。”
人生几次逆转的状元
王希告诉澎湃新闻,他经历了一个像过山车一样的夏天。
父亲40多岁时才有了王希。王希家境贫寒,因为他的家乡位于上饶市广丰县泉波镇王家坞村。为了让王希安心学习,广丰一中专门安排他69岁的父亲在学校担任宿舍管理员。
王希考中区状元后,荣誉接踵而至,当地媒体也纷纷报道他。更让他开心的是,“因为考中区状元,越来越多的人来找我做家教,能赚更多的钱。”
与清华大学招生组沟通后,王希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准备。
但随后命运急转直下,江西省考试院公布的录取分数线让他心灰意冷。
八月八日,王希的父亲从广丰区回到家乡。“这样的打击让父亲一直闷闷不乐”。王希说:“事实上,父亲并不知道清华意味着什么,但他知道清华对我很重要。”
现在,经过几次曲折,王希仍在等待最后一线希望。他希望教育部门认定清华大学在江西的录取分数线为685分,他进入清华大学的机会可以恢复。
清华大学在回复澎湃新闻时表示:“只要符合清华录取分数线的要求,招生考试院将考生档案交给清华大学,考生档案符合清华大学的录取要求,清华大学可以随时按规定完成考生的录取工作。清华大学没有对此做出更多的解释。
在陈兴看来,“(清华大学的回复)实际上意味着王希进入清华大学的最大障碍是江西考试学院没有将档案交给清华大学。”
万翼拒绝回答王希是否还有机会被清华大学录取。
王希夹在两个“巨人”之间,还在等待这条分数线的最终结果。王希的老师陈兴告诉澎湃新闻,作为应该被清华录取的考生,王希只是清华的三千分之一,是江西的几十分之一,但对王希和学校来说,“是10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